第二次到木杉學造皮的是一個A5 SIZE的皮袋.
話說上年離開舊公司的時候,
一班好同事就是送了一個啡色A5 SIZE的小仿皮袋給我。
貪新鮮的我隨即用了這個小袋去了一個月的澳洲探索之旅。
發現這個小袋可放入PASSPORT,買完東西的所有收據,
SD CARD,CREDIT CARD, 港紙澳紙分開放,
實在好方便,於這一年來我去旅行都不會再用銀包,
而是用這個小袋將所有東西的方進去。
由於仿皮的關係,很多地方已經破損以及出現甩色的情況,
於是就想何不自己做一個自己喜歡的長用,
剛巧又在學皮革,所以就自己喜歡的設計,
學造了這個寶藍色鍋釘小袋。
由於今次的造小袋跟手機套有著很大的分別,
雖然是內縫袋,
但有很多配件及設計上要先想得清楚才可以開始。
今次手縫線的外露部份只有拉鍊位,
所以木杉就經常說:“唔緊要啦,內縫睇唔到無所謂。。。”
我有時皮邊拍得不齊,也會跟著說內縫見不到無所謂啦!
木杉又會突然說:“就算內縫都唔好咁求其啦。。。”
我:“。。。(心想:玩咩,又係你話無所謂既。。。。)”
今次這個小袋很好玩,
因為比起手機套,它可以學到更多新的技巧,
內縫,縫拉鍊,打鍋釘等等。。。
制作的時候有很多要注要的地方,
例如拉鍊要怎樣處理,調較至適合的長度,
打鍋釘的力度,怎樣處理埋口位,
這些都好好玩,鍋釘打得變形又會有另種風格,
本身打第一粒鍋釘的時候,因力度控制得不好,
一手很大力的打下去,鍋釘立即變形,
我還在說好樣衰,
木杉說他有個朋友是專登把鍋釘打至變形,
便可以有與眾不同的效果。
由於今次用的皮和手機套的不同,
是革柔皮,如果只用小錐在皮上畫線是看不見的,
要用銀筆畫才能看得見,
而縫拉鍊也是要很細心量度長度。
這個印第安鈕扣很漂亮,而在附近的鍋釘看真一點有些是變了形:P
P。S。
這個袋我可是造到半夜十二點,
十一點左右我一路整,
木杉每講完一個步驟便去吃啖飯,
攪到邊整邊好肚餓。。。
最後是要取回家把最後的縫線拿回家做。
今次這個完成品我很喜歡,
長時間把它完成之餘還有是自己設計想要的款色,
一定要帶著它周遊列國: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